在生产中,为确保焊接有可追溯性,应详细记录焊前预热温度、层间温度、焊后热处理温度等。焊接时层间温度、热影响区不得小于预热温度,不得大于250℃。当温度大于200℃时,加热片应立即停止加热。
考虑到焊缝长短的情况,当焊缝大于1m时,尽量安排多名焊工焊接,每1m焊缝中必须安排一名焊工焊接。应一次焊接完成,尽量避免隔夜二次预热。焊接需从中间向四周焊接,先焊对接缝,后焊角焊缝的顺序进行,当有自由端对接焊缝时,应先焊自由端焊缝,角焊缝先焊立角焊,后焊平角焊。
焊缝检验
将两块焊完的5083铝合金试板焊缝表面清除干净,再根据中国船级社《材料与焊接规范》要求对焊缝进行相关检验。
焊缝外观检验
两块铝合金焊接试板焊缝表面成形均匀、并平滑地向母材过渡,无裂纹、焊瘤和咬边等缺陷,外观质量符合船级社《材料与焊接规范》要求。
焊缝内在质量检验
根据中国船级社《材料与焊接规范》有关要求,焊后对2块5083铝合金焊接试板进行内在质量检验。
可以在焊件上开坡口,先采用焊条电弧焊或手工钨极弧焊进行打底层的焊接,保证根部单面焊双面成形后,再用埋弧焊进行填充层和盖面层的焊接。
埋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形
即采用较强的焊接电流,将焊件一次焊透,使金属熔化后在衬垫上冷却凝固而达到背面成形的目的,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生产率和改善劳动条件。为使焊缝一次焊透且双面成形,必须采用可靠的衬垫来托熔池的液态金属,以防止熔化金属在其自重作用下烧穿。为了保证焊缝质量,衬垫应具备以下性能:在熔池高温作用下能保持自身形状,以防止烧穿,并与焊件有一定的紧贴力,以防止液态金属从间隙处流失,同时能控制背面焊缝的宽度和余高比较均匀。目前使用的衬垫可分为铜垫、焊剂垫及陶瓷垫等。
焊后检验
外观检验
焊接完工 48 小时后对焊缝外观质量进行检验,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、气孔、夹渣等焊接缺陷,取下陶瓷衬垫对筒体背面焊缝进行检验,观察是否存在烧穿及下塌等缺陷,对超出筒体内表面的焊缝使用磨光机进行打磨处理,保证焊缝与筒体内表面平齐。
无损检测
此外,部分内部缺陷通过肉眼无法识别,只能通过无损检测对焊缝内部质量进行检验,本文中的伸臂筒体盖板对接焊缝采用的是射线探伤,按 JB/T4730.2-2005 标准 II级合格执行 , 探伤结果满足上述标准要求。
焊接质量控制
利用陶瓷衬垫以及自动化焊接技术能够很好地保证焊缝质量,既能保证焊缝的熔透性,又能提升生产效率。但是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:
(1)环境相对湿度大于 60%,应进行适当的焊前预热处理,如大于 90%,则停止焊接;
(2)环境温度低于 20℃时,应采取适当的预热,当环境温度低于 0℃时不允许进行焊接;
(3)作业区风速应控制在 2M/S 以内,否则应采取防护措施;
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耐高温高压陶瓷垫片的吉联焊接衬垫于2025/2/24 19:08:45发布
转载请注明来源:http://weifang.mf1288.com/jlhjcd-2843624827.html